电话:010-6273425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动物科技学院
邮编:100193
联系人:
邮箱:sino_grass@163.com
山西四大举措助推草牧业发展
2016-05-17
发展草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把握世情国情,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农业部的安排,山西省朔州市被列为全国唯一整市开展草牧业试点工作的地级市。一年来,在农业部的关心指导下,山西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出台四大举措,大力发展草牧业,为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为了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在反复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朔州市草牧业实施方案》。为保证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在太原组织山西农大、农科院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在北京邀请农业部、中国工程院、全国牧草体系和奶牛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部门的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论证。方案明确了“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以牧富民”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到2017年朔州市粮改草面积达到100万亩、改良天然草场100多万亩,改建提升100个奶牛养殖园区、100个肉羊养殖园区,建成全国草牧业发展示范市”的“两个双百”建设目标,确定了实施“草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草畜产品加工、粪污循环利用和草牧业发展保障”等重点工程,保证了试点工作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详细论证。同时,创新体制机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科学合理推进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创优发展环境,调动方方面面参与草牧业发展的积极性。为调动社会参与草牧业建设的积极性,省农业厅联合发改、财政、水利、林业、扶贫等厅局出台了《对朔州市草牧业试点工作的扶持意见》,从饲草种植、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草牧业机械推广应用、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和农牧合作组织、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金融扶持等方面,扶持朔州市开展草牧业试点工作。朔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草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养殖场户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激发了社会建设热情,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用好国家项目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和信贷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2015年,农业部共安排朔州市试点资金6599万元,其中3599万元用于草牧业试点,3000万元用于粮改饲试点。在国家扶持基础上,省级各部门积极整合资金,集中扶持朔州市发展草牧业,每年省级扶持资金可达到2亿元以上。朔州市明确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作为草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县级也列出专项资金发展草牧业。在政府投资的引导下,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和信贷投入,今年共撬动社会资本3亿元,招商引资亿元,信贷投资1亿元。 四是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运营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我们主要从强化科技支撑、健全运行机制和完善服务体系三方面进行了管理层面的探索。在科技支撑上,积极探索政府、龙头企业、养殖园区与科研院所合作。朔州市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全国牧草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全国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等草牧业发展顾问,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在运行机制上,重点推行了订单服务模式和中介组织服务模式。订单服务是由养殖场与种植户签订购草合同,牧场为农户提供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物品,种植户负责田间管理,成熟后由牧场统一收贮的订单牧场生产模式。2015年,朔州市通过订单收贮牧场20多万吨,受到了种植户和养殖户的欢迎;中介组织服务是“养殖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牧草种植户”的服务模式。受资金、人力和物力所限,一些养殖企业无法直接收贮分散牧草种植户的牧草,只能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组织机械、统一收获、统一运输、统一结算。这一模式打通了小型种植农户与养殖场的通道,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服务体系上,进一步补充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动物防疫冷链系统,完善了市县两级畜产品安全平台。同时,积极筹建网络交易平台,预计朔州市草牧业交易网2017年可投入运行,将形成“互联网+草牧业”网上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