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6273425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动物科技学院
邮编:100193
联系人:
邮箱:sino_grass@163.com
紫花苜蓿越冬性等级评定
2015-03-2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越冬性的等级及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紫花苜蓿品种越冬能力的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越冬性(winter survival):紫花苜蓿对冬季严寒的适应能力。 3.紫花苜蓿建植 3.1 建植地点 3.1.1 选择原则 3.1.2 一般要求 3.2 温室育苗 3.2.1 育苗前的准备 3.3 田间建植 3.3.1 建植时间 3.3.2 栽培管理 4.测定 4.1 越冬前测定 4.2 越冬后测定 5.评定 (1)把测定对照品种的越冬长势平均得分,作为紫花苜蓿品种越冬性评级的标准打分值,见表2。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性可分为1~6级。
建植地点即测定地点,应选在能够使越冬率差的品种死亡或严重冻伤,越冬率好的品种表现出显著差异的地理位置。
(1)一般以中国的东北以及内蒙古等寒冷地区为紫花苜蓿越冬性测试区域(全年≥10℃积温为1800~2500℃,无霜期为90~140天)。
(2)一般至少需要在两个不同测定地点进行两个越冬年以上的测定。
(1)育苗盘或育苗杯:选用育苗盘或育苗杯的深度,以不限制根系生长为宜。
(2)基质:选用沙、上或沙土的混合物作为播种的基质。基质应无毒无虫,透气排水良好,pH稳定,建议pH为7左右。
(3)播种:将基质填入育苗盘或育苗杯,再将种子均匀地点播在基质中,播深2~3cm。播种后要采用浸盘或喷雾淋湿的方法湿透育苗盘或育苗杯的基质。播种设置3~6个重复,每个重复不少于25株。建议播种时同时播附录A中的对照品种。
(4)育苗:温度24~30℃,光照长度不少于16h。在基质出现干燥时应及时用清水喷湿喷透。待苗出齐后,要略将温度下调,以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出现幼苗细弱现象。幼苗生长8~12周即可移栽至田问。
将育好的幼苗在5月底至6月初移栽至田间,也可在田问直接穴播种子,出苗后再进行间苗。保证幼苗的行距为0.6~1.0m,株(穴)距为0.3~0.4m。至少4次重复,小区而积至少为6㎡,小区间间隔1m。
(1)及时清除田问杂草,防控病虫害。
(2)根据需要,及时浇水,保持紫花苜蓿正常生长。每年最后一次刈割之后,不再进行冬灌。早春返青之前,也不再浇水。
(3)秋天根部不进行覆土。
(4)一般紫花苜蓿在初花期至开花率为10%~50%时刈割。建植当年根据其生长状况确定是否刈割。每年最后一次刈割时间,可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以便能更大程度地区分不同的品种。刈割留茬高度5cm左右。
(5)根据当地情况,冬季可以选择除去积雪,使越冬性的评定更加准确。
在每年最后一次刈割之后,第一次严重霜冻出现之前,分别计数每个重复小区死亡植株的数量或存活的植株数量,死亡植株的数量将不再列入来年越冬率统计的范围。
测定时间为建植以后的每年春季,所有存活的植株处于已经返青的状态。
植株越冬长势评分情况如下。
(1)对植株逐一进行越冬长势评价。越冬长势分为无损伤、轻微损伤、重大损伤、严重损伤和植株死亡5个级别。
(2)将越冬长势的每个级别对应赋分,赋分依次为1、2、3、4、5(表1)。
(3)计算每个重复中越冬植株长势平均得分:每个重复的越冬植株长势平均得分=每个越冬植株长势赋分之和/株从总数:
(4)计算测定品种越冬长势平均得分:测定品种越冬长势平均得分=每个重复的越冬植株长势平均得分之和/重复数目。
(2)测定品种越冬长势平均得分所在的越冬性级别,作为该品种的越冬性等级。等级越低,越冬能力越强。